继去年末《“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后,3月28日,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该《意见》对制造业企业从上市或挂牌融资、创新债券品种、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业务试点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领域均有创新。
不过,目前制造业等行业融资的困境,在于经济周期影响下,资产质量恶化严重,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缩阵线。
央行多项制度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该《意见》要求对支持制造业有多项制度推进。
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意见》提出,加快上市融资、债券创新和资产证券化(ABS)等。
具体为,要求加快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
此外,设计开发符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特点的创新债券品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园区运营机构发行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
在ABS方面,《意见》鼓励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兼顾收益性和导向性的制造业领域信贷资产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发行信贷ABS产品。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以及通过交易所市场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
信贷方面,《意见》要求,运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满足创新型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资金需求。
稳妥有序推进投贷联动业务试点,鼓励和指导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投贷联动方式,为科创型制造业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融资结构合理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建立银行及其投资功能子公司、政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间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支柱
“制造强国建设金融服务”已是监管层2017年重点工作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央行在《关于做好2017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中表示,银行要加大有效投资领域金融支持。
包括: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继续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地下管廊、海绵城市、铁路、能源等领域支持力度。以投贷联动试点为契机,探索股权债权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央行表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支柱和21项重大工程,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按照商业化原则积极支持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企业海外并购。切实做好海洋、船舶、机械、石化、新材料、应急、医药、生物、军民融合等重点产业和领域金融服务。
其中,根据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支柱是指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21项重大工程是指集成电路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生物技术惠民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等。
央行表示,加强对“四基”企业融资支持,促进提升工业基础水平。提高企业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和智能升级。拓宽制造业绿色项目融资渠道,促进制造业升级,运用出口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突破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要求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中有市场、有竞争力但暂遇困难的优质骨干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和国际产能合作的融资支持。对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和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银行对公转型突围新兴产业
从实际融资环境看,对于制造业而言,其行业融资的困境,在于资产质量恶化严重,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缩阵线。
从财务数据看,到2016年末,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是不良贷款的高发行业。其中,与《意见》所支持的先进制造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在银行的贷款中占比较高,而新兴产业获得的信贷支持比例目前仍较低。在不良资产压力之下,多家银行仍在继续缩减对公业务,多家银行提出对公做精、大客户名单制等策略,收缩、调整对公业务。
已经公布年报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均呈上升趋势,截至去年末分别为6.38%、3.10%、3.76%,较上年分别上升1.79、0.97、1.27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去年末的不良贷款中,47%来自制造业。
一个案例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受南方某光伏公司破产重整影响,华南一家上市股份行2016年度业绩因此受到影响,无法企稳回升。
这使得各家银行纷纷缩减制造业贷款规模,招行去年制造业贷款压缩10.45%,降至2974亿元;中信银行财报显示,该行压降了不良率相对较高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贷款。截至2016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为3721.52亿,比上年下降7.72%。
据Wind统计,2016年债市违约案例中,违约债券主要集中在建材、钢铁、机械设备等强周期产能过剩的行业。
新产业则成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重点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在该行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2017年PPP投入和信贷投入将重点围绕三高三大三新,即“新能源、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大环保、大文化、大健康”是投放的重点,关注“高科技、高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和消费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