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3月2日)大宗商品走势分化,整体来看,有色走势较强,化工品普遍走跌。截止中午收盘,沪铅涨1.86%,菜粕涨1.48%,焦炭涨1.26%,沪锡涨1.18%,豆粕涨1.17%,沪锌涨1.04%;跌幅方面,甲醇跌1%,大豆跌0.72%,橡胶跌0.69%。
菜粕酝酿上涨行情
进入3月之后,国内气温将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将进入旺季,菜粕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菜粕价格经过连续下跌后变得更有吸引力,尤其在当前国产菜籽尚未上市、菜粕市场青黄不接的阶段。
当前,国内油厂开机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蛋白原料供应充足,而下游消费表现低迷。进入3月之后,国内油厂有较多停机计划,蛋白原料供应预期有所下降,同时南美大豆丰产和美豆种植面积增加的利空逐渐消化,加上水产养殖即将迎来消费旺季,菜粕在低位徘徊之后将酝酿上涨行情。
短线承压难改甲醇上涨趋势
2017年上半年甲醇价格或偏乐观,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内甲醇供应偏紧格局较难打破。
首先看库存情况。不同于其它工业品在春节期间大量累库的情况,甲醇市场库存依然无压。从港口总库存来看,节后小幅回升但总量在80万吨附近,仅为往年的平均水平,远不及去年高点。随着港口烯烃需求的增长和烯烃企业库存的显现化,港口常量库存将明显高于往年,因此甲醇港口库存总量并不大。从可流通货源的表现可以更清晰直观地看到,节后甲醇库存并无明显上浮,总体可流通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由此港口甲醇贸易商并不愿意低价出售。
其次看外盘甲醇表现。春节后外盘以美湾甲醇价格大幅领涨为开端,主要原因是外盘甲醇装置的运行不稳定以及当地需求逐步复苏。亚洲市场紧随其后,以CFR中国为例,价格自2月3日340美元/吨至22日378美元/吨,上涨38美元,涨幅达11%。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华东甲醇价格居高不下,进口倒挂之下进口削弱较为明显。
再次看是需求端。传统下游季节性复苏自不在话下,环保压力下作为清洁燃料的甲醇需求也不断增长,最重要的还是烯烃企业。前期检修装置已在陆续恢复中,毕竟长期停工并不是企业躲避亏损的上上策,企业需要运作来维持工厂和现金流的运转。烯烃开工回温是一个较为确定的事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