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再现普跌 机构预判2017年将再度走强

2016-12-27 15:02:14
来源:证券时报网
5006

商品市场12月26日呈现大面积下跌,持仓量的连续下降显示机构资金选择暂时撤离。尽管如此,多数机构并不认为拐点已至,调整的背后或正酝酿机会。

商品市场量价齐跌

12月26日,沪镍收盘封住跌停,跌幅为7%;此外,热卷、胶板等9个品种跌幅超过3%。不过,市场强弱有所分化,少数品种如淀粉、塑料等表现较为强势。

伴随期货价格下跌的还有市场持仓量的下降。数据显示,文华商品指数12月26日下跌1.97%,资金流出26.1亿元;工业品板块资金流出量最大,为18.5亿元。分品种看,资金流出量较大的沪锌12月26日减仓3.3万手。交易所盘后持仓报告显示,多空主力机构席位总体呈现减仓迹象。

恒泰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江明德表示,商品市场12月的下跌在预料之中。首先是前期涨幅过大要调整;其次,交易所此前的限制措施有发酵过程,对行情也有降温作用;再次,从资金角度看,到年底机构会有获利离场的动作。

另有机构人士称,2016年由于大量机构参与,年末效应更为明显。

上涨空间仍存

虽然商品的连续回调给多头泼了冷水,但此时断言行情逆转还为时过早。部分机构甚至认为,2017年一季度在下游补库带动下,商品有望再度走强。

江明德称,“商品的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过去利好消化后炒作结束。这并不是一种逆转,商品价格的底部在不断抬高,不太可能回到2016年年初的低点。”

从盘面上看,商品市场已经开始有少数品种开始逆势回升。12月26日,淀粉、塑料期货涨幅均超过2%。

永安期货北京研究院院长助理朱世伟表示,“实际上,我们认为2017年一季度应该会有一个补库行情,前期一直没有出现可能是因为商品上涨过快,后面的补库行情会比较明显,不排除会有V形反弹。现在的下跌是挤掉了前期对供需和宏观向好预期的泡沫,反映在商品上就是期货大幅贴水,这反而是未来下游客户补库的好时机。”

种种迹象表明,机构对于商品市场的热情并未消退。证监会公示信息显示,目前已有包括博时、华泰柏瑞、广发、大成等多家公募基金申请募集商品期货类产品,并得到证监会受理,标的涵盖金属、农产品等多类商品期货或商品期货指数。

分享到:

精华推荐

化肥价格上涨,每亩地增加50元成本!种粮户咋办?

全球化肥价格明显上涨,已达近10年新高。当前国内化肥.........

蛇吞象收购!“中国神泥”来了 水泥一哥地位不保?

3月2日晚间,天山股份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

大宗商品难言进入超级周期 “阶段性上扬”更妥当

近期,市场上有关大宗商品进入“超级周期”的声音开始.........

今年油价或将突破每桶100美元 油价进入超级周期了吗?

对于油价是否又要进入超级循环周期,业界的判断并不一.........

中美齐发力 大宗商品结构性大牛市能坚持多久?

自去年开始的大宗商品牛市目前仍在延续,铁矿石触及九.........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