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调电价电企减负约680亿元
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国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大工业用电价格不做调整,预计将为相关用电企业减负约680亿元,中小微企业受益尤其明显。
煤企资产开年迎大规模重组整合潮
深陷困境三年多的煤炭行业毫无疑问成为“僵尸企业”的重灾区,“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供给侧管理“去产能”,拟建立退出机制,清理“僵尸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十三五开局之年,煤炭去产能攻坚战打响。
推进煤企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
国家能源局1月28日发布消息说,2016年要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关闭退出灾害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煤矿。其实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年年都在。
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此后2月-6月各部委陆续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文件。《意见》明确,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276个工作日的煤炭限产政策开始实施
今年4月以来,国家安监总局推出新的煤炭限产政策,要求煤炭企业将每年的工作日从330天减少到276天。进入5月份,煤炭去产能进入全面执行阶段。内蒙古、陕西和山西三大煤炭产地的煤炭减量生产政策严格执行,煤企去产能的积极性颇高,煤炭限产政策持续发酵。
11月2日动力煤价格18连涨
1月6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报收于371元/吨;6月2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报收于401元/吨,比前一报告期上涨了1元/吨,之后开启了指数连续18期上涨;11月2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报收607元/吨,与上期相比上涨了14元/吨,环比涨幅为2.36%,同比涨幅达60%,较年初价格上涨了63.6%,继续刷新年内最高纪录,且连续十八期上涨。
发改委8次出手:既要坚持去产能也要管住煤超疯
从9月份开始的近两个月内,发改委已经先后8次召开有关煤炭供需形势会议,研究“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稳定冬春煤炭供应、释放先进产能”。
9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召集神华、中煤等数十家大型煤炭企业,召开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启动工作会议。《预案》分为三、二、一级响应机制。其中三级响应,是指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上涨到460元/吨以上且连续两周上涨,将日均增产20万吨,响应范围包括晋、陕、蒙的53座煤矿;二级响应是指动力煤价格上涨到480元/吨,则日均增产30万吨,响应范围包括晋、陕、蒙、鲁、豫、皖、苏的66个煤矿;一级响应是指当动力煤价格上涨到500元/吨时,则日均增产50万吨,范围是全国范围74个矿井。而当动力煤价格下跌至490元/吨且连续两周下跌,一级响应停止;下跌至470元/吨,二级响应停止;下跌至460元/吨,三级响应停止。
9月21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华能、大唐、华电、神华等九家电力公司以及海关总署监管司和中煤协等单位召开会议,要求电力企业做好电煤组织监测,希望电力企业多用国内煤炭,尽可能地减少进口煤炭,杜绝燃用进口劣质煤炭。
9月23日上午,发改委组织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召开煤炭市场形势研讨会。发改委表示,通过灵活实施先进产能煤矿减量化生产制度。煤矿减量化生产制度控制了部分产能、产量释放,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释放一部分。对符合条件的先进产能,可以在276至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
9月27日,发改委召开保障冬季煤炭稳定供应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宣布,符合一定条件的煤矿,可以在276~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产能,没有参与产能释放的煤矿仍要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产能释放期限暂定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同能源局、煤矿安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重点煤炭企业座谈会,22家煤炭企业负责人参加。据悉,发改委在会上表示,希望煤炭价格不要再上涨。
10月2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召集神华等四大煤企、华能等七大发电集团以及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中煤协、中钢协、中电联、交通运输部水运局、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等单位召开会议,研究加快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
11月3日,发改委又召开了“规范煤炭企业价格提醒告诫会”,会议强调:高度关注重视煤价过快上涨,要求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先进产能尽快释放产量、保障冬春季煤炭供应,同时要坚持去产能决心不动摇。之后主流煤企开始响应,动力煤价格开始下行,其中神华、中煤、伊泰、兖矿、淮南矿业、晋城煤业等煤企煤炭价格下调10元/吨。
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召集晋陕内蒙古煤炭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铁总、秦皇岛港务集团等部门就增加煤炭运力、加大电煤拉运力度、做好新增运力与有效资源的衔接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据不完全梳理,这已经是发改委自9月份以来就煤炭市场“产、运、销”全产业链进行把控的第八次会议。
抑制动力煤投机郑商所两月内6次出手调控动力煤
9月27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公告显示,自2016年9月28日晚夜盘交易时起,郑州商品交易所对动力煤品种恢复收取平今仓交易手续费。
10月24日下午,郑州商品交易所发通知称,自2016年10月24日晚夜盘交易时起,动力煤品种交易手续费标准由4元/手调整为6元/手。
10月26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发通知称,自2016年10月26日晚夜盘交易时起,对日内平今仓交易,动力煤品种按12元/手计收,而此前为6元/手,提高了一倍。
10月31日,郑商所决定,自2016年10月31日晚夜盘交易时起,动力煤品种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24元/手,非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维持不变。11月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公告称,自2016年11月8日晚夜盘交易时起,动力煤品种日内先开仓后平仓的平仓交易手续费标准按30元/手计收。事实上,该交易手续费在10月已经进行了三次调整,从4元/手涨至24元/手,此次更提高到30元/手。
11月9日,郑商所发布通知称,自11月11日结算起调整动力煤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至8%,涨跌停板幅度为6%。自9月27日以来,郑商所已经六次出手调控动力煤。
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5500大卡动力煤基础价为535元/吨
11月8日上午,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与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在北京签订了电煤中长期合同。电煤中长期合同采取煤炭供应基础价格基础上,建立随市场变化的挂钩机制,基础价基础上的价格波动由双方合理分担。此次中长期合同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基础价为535元/吨。
11月11日,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与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在京签订2017年电煤中长期合同。至此,五大发电集团已全部与神华、中煤签订了中长期合同。
12月1日下午,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开滦、冀中能源、淮南、平煤、阳泉、榆林能源、晋能等煤炭企业与电力、钢铁等主要用户企业在全国煤炭交易会现场签订中长期合同,电煤合同签约量1.022亿吨,炼焦煤签约量5450万吨,煤炭行业全面进入中长期合同时代。
抑制煤价过快上涨政策“组合拳”祭出环渤海动力煤价结束18连涨
近期政策接连出台增加煤炭产能释放和铁路运力,同时要求大型煤企带头稳定价格,显示了政府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的决心。随着这些措施效果逐渐体现,对当前高位运行的煤炭价格形成抑制,11月9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显示,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6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结束了此前煤价连续18期上涨的局面。
发改委稳煤市“组合铁拳”加码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签订中长期合同并诚信履约的企业,给予运力优先保障、优先释放储备产能,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与市场交易,下一步还将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记录,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低价倾销排挤竞争对手、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将依照《价格法》严肃查处。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6年11月10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基础上,拟定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征求意见稿)》。
采暖季结束前都可按330个工作日组织生产
11月16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能源局等机构召开会议,为加快和增加符合安全条件的产能释放,所有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合法合规煤矿,在采暖季结束前都可按330个工作日组织生产。有专家分析,276至330个工作日对应约有6亿吨产能,该6亿吨作为调节市场的弹性产能,也作为国家层面的储备产能。目前保供应稳价格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因考虑到接下来的12月、明年1月属用煤高峰,前期产能释放还不到位,需求仍然存在缺口,330个工作日制度执行至北方供暖结束。
两部委指定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
2016年11月30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促进煤炭及相关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
煤炭主产区煤矿或面临“大清洗”
面对屡发的矿难,迫使政府不得不出重拳整治,煤炭主产区当前面临着严格的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12月6日,国务院安委办下达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逐矿落实盯守责任、强化分级管控、严防大矿发生大事故、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并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落实。各煤炭主产区纷纷响应配合,陕西、重庆、新疆、吉林、四川、福建等多地纷纷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系列举措。此外,安监总局表示,关闭退出和证照不全煤矿全部停产。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将会清出一批落后、违法违规、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