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结束的2016年,大宗商品创下2010年以来最佳年度表现,商品期货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亮点。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商品“牛”的步伐不会停,只是剧情可能更为跌宕起伏。
去产能助推 黑色系旱地拔葱
受惠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黑色系”今年赚足了眼球。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8日,焦炭期货(以加权指数计算,下同)上涨约150%,盘中涨幅一度高达232%。“绝代双焦”中的另一员焦煤期货,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也高达109%。此外,今年以来,铁矿石、螺纹钢、热卷期货涨幅分别达到74%、67%和75%。在近10倍左右的杠杆下,这一涨幅背后无疑是许多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
回顾今年的涨势,“黑色系”先后经历三轮“45度”仰望星空般的拉升。业内人士指出,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例如今年4月起国内煤矿全面实行276天工作制等,给黑色系带来了持续的上涨动力。
以钢铁为例,国信期货分析师施雨辰梳理,2015年10月后,钢铁市场极为低迷、多数钢厂大幅亏损,被迫减产,导致2016年初钢材社会库存降至极低水平,春节后建筑工地买不到螺纹钢,现货钢价由此展开一波强势上涨,大量投机资金也流入期市。随着价格走高,钢厂开始盈利,4月初吨钢利润突破700元,高利润刺激钢厂全面复产,4、5、6月钢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而下游需求并未明显改善,现货钢材开始滞销,加上期货监管加强,钢价快速回落。
进入下半年后,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速度加快,环保督察较往年更为严厉,钢材供应减少,加上国内经济开始企稳、一线城市房价大涨,推动钢价开始反弹。但8月下旬,传言房地产政策将收紧,打压市场信心,钢价回调。进入10月后,中国经济开始全面好转,楼市也表现出色,加上临近年末,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大量落后高炉被关闭,且市场预期未来钢产量将持续减少,多重利好推动下,钢价大幅拉升。11月中旬,期货监管再度加码,螺纹短暂回调,但此后重回涨势。12月后,步入需求淡季的螺纹期货小幅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1月初发改委、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等相关部门接连出台措施,但“黑色系”并未止步。重压之下,“黑色系”为何依旧保持强势?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期货研究主管高上认为,第一,今年夏季出现黑色商品需求提升;第二,随着此前多年的价格下跌,商品库存降到低位;第三,去产能效果显现;第四,当前运力不足也支撑了“黑色系”价格。第五,拉尼娜天气影响不容忽视,今年冬天降温比往年早,且降温幅度大,随着进入冬储阶段,动力煤等品种需求端明显回升。
意外限产 原油王者归来
作为大宗商品龙头,2016年原油虽几经波折,却仍然给出了一张强势答卷,特别是11月以来的一轮上涨,大有王者归来之势。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累计涨幅高达40%,一度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后又升至55美元以上。虽然10月下旬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曾出现持续下跌,但是11月14日以来国际油价从44美元/桶一度站上56美元/桶,至今累计涨幅高达24%,且升势至今仍保持良好。
随着页岩气的兴起,2014年以来原油价格持续暴跌,这使全球化工品的价格都出现了暴跌。2016年初,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全球除美国之外的主要产油国不堪重负,纷纷呼吁联合限产,推升油价。在这种预期之下,原油价格触底反弹,价格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
对于11月的涨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限产是一阵惊雷。11月30日OPEC在维也纳会议上作出决定,成员国集体削减日均原油产量120万桶,即日均产量峰值控制在3250万桶,减产协议将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6个月,6个月后是否继续延长实施该协议将再作定夺。不仅如此,12月11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在维也纳达成了15年来首个联合减产协议,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引爆了多头的热情。由于OPEC不再增产,在原油需求缓慢增长的预期之下,市场普遍认为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全球原油供需有望实现再平衡。
例如,在ICE布伦特原油市场上,期限为2018年12月的100美元/桶的原油看涨期权热度上升,这种期权合约赋予投资者以低于每桶100美元的价格买入2018年12月原油期货合约的权力。这就意味着一旦油价走高,这些期权投资者有可能获得很大收益。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提醒,OPEC产油国并没有良好的减产历史纪录,OPEC自1982年来达成17次减产协议,但实际的减产幅度却只有协议规定的60%。
“黑天鹅”见怪不怪 黄金最受伤
如果说,黄金和原油素来是大宗商品市场的一段姻缘,那么今年年底,这对“恋人”却分手了。从历史上看,黄金和原油在多数时间里呈正相关,其相关性高达约80%,但11月原油走强之际,黄金却从上半年的“绩优生”变成下半年的“绩差生”,走出了冲高回落态势。据记者统计,2016年国际金价累计涨幅为8.5%,区间振幅竟高达29.9%,主要是因为11月以来的一波快速下跌。而11月中旬以来,COMEX金价从1292美元/盎司跌至1125美元/盎司附近,跌幅超过11%。
更何况,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任总统,再到意大利宪改公投,今年“黑天鹅”事件频发,却仍然没有挽救向来以避险著称的黄金。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负利率债规模的扩张颠覆了传统的资产配置逻辑,黄金被最大程度地赋予了“债”的属性,其商品属性被显著压缩。一旦通胀预期走强,全球负利率债规模收缩,黄金就会遭到抛售;若通胀预期叠加经济复苏预期,抛售将更为凶猛。以美国大选为分水岭,此前市场对通胀预期已经变得敏感,此后“特朗普逻辑”令通胀预期叠加了美国经济增长提速的前景。因此,特朗普当选前,黄金高位震荡并略有回落;特朗普当选后,则一泻千里,且呈现出“油价越高,黄金跌势越猛”的异常走势。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黄金作为市场上的“无息”货币,在美元强势下目前保持弱势。但通胀预期依然存在,特别是原油保持震荡走强之际,黄金价格下跌又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作为资产配置的力度可能会被再度加强,这又会使得黄金将逐步摆脱目前跌势。
集体大涨 有色金属可圈可点
2016年,在“黑色系”等商品搭好舞台之后,有色金属也尽情表演,虽非一号主角,但表现可圈可点。伦敦市场,今年LME锌上涨60%,LME铜上涨17%,LME铅上涨13%,LME铝上涨13%。从历年走势对比看,铜铝仍处于近5年低位,锌一度上涨至近5年高位。
国内方面,沪锌上涨57%,沪铅上涨35%,沪铜上涨25%,沪铝上涨18%。从国内外涨幅对比看,国内铜铅铝涨幅要大于国外,锌涨幅小于国外。期中铜铅铝均是国内基本面好于国外,锌则全球性短缺更明显。
中银国际期货研究部有色金属研究员刘超表示,对于有色金属市场,贯穿全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供给侧改革,其次是房地产市场回暖。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加码减少了电解铝、锌、铅等国内产量较大品种的供给,国内供需平衡被打破,短缺商品价格涨幅居前。房地产市场回暖则稳定了有色金属终端消费需求,扭转了对于房地产下滑的预期,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金属需求逐渐增加。年底随着我国工业生产逐渐回升,有色金属需求增速有所加快,带动有色金属价格全面上涨。宏观因素的主要影响,一方面美联储“狼来了”方式加息,美元指数持续攀升;另一方面,1-9月我国信贷增速11%,低于去年。M2增速持续偏低,货币对终端需求的拉动力较平稳。人民币贬值对国内有色价格构成利好,进口减少利好价格表现。
总体而言,今年1-11月有色价格整体呈现上涨,国内整体涨幅大于国外,国内现货市场拉动更强。地产对有色终端需求拉动功不可没,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治理减少了铝铅供给,受影响品种涨幅居前。清库彻底导致的补库在2016年集中出现,推升金属价格攀升。
展望后市,全球铜矿产能释放接近尾声,铜精矿供应过剩的局面在明年会扭转,铜价明年有望继续保持强势;国内铝产能重启和恢复加快,铝锭短缺的状况在逐步缓解,警惕国内铝锭供应过剩再度上演;随着锌价攀升,国内冶炼企业和矿山企业盈利增速上升,精炼锌和锌精矿月度产量也开始快速回升,供应缺口在缩小;国内铅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预计明年我国铅消费仍将保持小幅增长,且环保因素持续加码,国内铅供应受影响造成局部供需错配。
风水轮流转 农产品接棒舍我其谁
总体来看,商品整体重心已在上移,风格出现转换。农产品也有不俗表现。2016年,三大油脂方面,棕榈油期货上涨27.7%,菜油期货上涨27.3%,豆油期货上涨近22%;此外,大豆期货上涨近20%,菜粕期货上涨22%,豆粕期货上涨约19%。此外,软商品方面,棉花期货和白糖期货分别上涨31%、20.6%。
农产品总体强劲应该跟当前市场氛围有关,在目前市场氛围偏多的大背景下,农产品表现持续坚挺。业内人士认为,期货市场板块轮动可能更多是呈现带动的效应,大致上是PPI对CPI的传导效应,也就是工业品对农产品的带动。如果从行情的波动幅度看,补涨可能就是带动上涨的一个重要可能,那么之前涨幅偏弱的品种,就会成为新的资金追逐的对象。此外,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有望推进,且天气因素的故事良多,这都成为了农产品接棒商品牛的可能原因。
农产品能否跟随黑色系品种成为下一个风口,要具体品种具体分析,供需紧张或存在潜在缺口的品种可能性更大。其中,油脂呼声最高。混沌天成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表示,农产品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因素,经过几年的修复之后,基本面在2016年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农产品中的油脂类将会成为对冲通胀中资产配置非常重要的标的,并且其安全边际非常高,适合大资金的长期布局。历史数据也显示,上一轮经济危机是从2007年经济下行开始,而2008年表现最好的两个品种,一个是原油,另一个就是油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