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利静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上,AEX控股公司合伙人黄杰夫表示,过去二十年,中国期货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国内已上市55个期货品种,包括5个金融期货品种、1个金融期权品种,47个商品期货品种和2个商品期权品种。从市场主体规模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49家期货公司,下设65家风险管理子公司、11家资产管理公司,1667个营业部。行业总资产5500余亿元,市场资金总量和投资者分别达到4900多亿元和120多万个。
“未来中国期货市场应该与时俱进,扩大对外开放,将竞争机制"请进来",让"中国价格"走出去。”黄杰夫说。
第一,新时期的“国际化”,期货法是基础。法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相对欧美市场,中国的期货市场还很年轻。由于市场发展阶段不同,中国期货市场的运作,仍然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通常是与市场化程度成正比。中国未来出台的期货法在制定阶段,就应该考虑到与欧、美成熟市场法律、法规“对等”连接的问题。没有这样的法律基础,将大大增加国外机构进入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和成本。
第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需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无论是国外实体产业链上的企业,还是为他们服务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期货市场,都需要参与人民币与主要外汇的汇率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需要一个透明的汇率期货市场。国际市场上,场内的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量在过去11年中,年复合增长率为27%。
第三,积极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结构性变化。国外大宗商品交易的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2003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指数基金规模迅速攀升。这些指数基金建仓集中在近月合约,增加了单日交易的波动性。二是近几年大宗商品ETF基金发展很快。散户和机构投资人通过这种方式将投资配置在大宗商品。这类基金建仓也基本在近月合约。三是高频交易增加。这类交易通常是依赖“大数据”驱动,每日成百上千笔交易成交,将每笔的微小利润累积,被认为加剧了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日内波动。
第四,推动中国价格“走出去”。首先,上海石油期货的国际化上市,是“中国价格走向世界”的表现之一。石油期货上市,无论是美国的WTI,欧洲的布伦特还是上海的新原油合约,宗旨都是为石油产业链企业服务。纵观国际经验,石油产业链上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都是合约组合来完成的,通过组合形成有效的风险解决方案。上海原油期货上市后,仍需更多合约组合,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风险敞口。
其次,“价格走出去,另外一个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商品是铁矿石。”黄杰夫说,据调查,85%的国内客户参考铁矿石期货交易开展现货贸易,境外客户普遍参考境内铁矿石期货价格交易境外相关衍生品。但由于铁矿石期货市场参与者主要在国内,所形成的价格对国际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有待提升。铁矿石现货国际化程度高、规模庞大,而且全球70%的贸易量流入中国,中国的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具有必要性。
再次,交易所互挂合约。新加坡ICE交易所2015年对外宣布,计划在新加坡推出以美元计价的中国郑商所得棉花合约。中国加入WTO后,棉花、纺织行业与国际市场深度对接;国外产业链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有在一个平台上、同时交易ICE棉花和郑商所棉花期货的需求,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国际化参与棉花价格发现体系。欧、美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合约互挂,实体产业链企业受益。
第五,竞争机制“请进来”,引进交易所竞争机制的理念。中国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都已经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经营,民营企业参与度加深,竞争常态化。借鉴其他“金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期货交易所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民营资本股权参与,加快交易所IPO上市步伐,提高透明度,最终实现以国际标准,在国际范围内,高效率服务实体产业链的目标。
展望未来,黄杰夫表示,中国的汇率、利率市场化,有望进一步推进。外汇期货、期权和汇率期货、期权都存在很大的发展和国际化空间。以开放的态度和国际化的标准,提升行业本身的市场化程度,深层次服务中国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能源和金融产业链,加快“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中国的期货行业有望在国际范围内,再打造一个新的5000亿(保证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