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点关口,市场再一次面临方向选择。上周后半段,沪指自底部连续回升,一度让人燃起企稳反攻的憧憬,但进入本周,沪指最高触及2791点后随即折返,场内流动性、技术面压力环比放大,题材热点也加速轮动。随着短期市场环境生变,等待大盘2800点附近的究竟是一场反击战还是拉锯战?场内外资金又该如何布局?
分析人士认为,结合市场成交量、投资者观望情绪加重等一系列变化来看,市场进入阶段性磨底通道。就当前点位而言,许多优质公司和板块已经进入价值洼地,选股以代替择时或许是更为合理的策略。不过,风险交织下的市场风险偏好变化已成主导,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
多空博弈激化
相比上周后半段起沪指“三连阳”激发的热络反弹预期,本周市场重心不升反降,部分投资者谨慎情绪反而出现转浓迹象,导致多空预期分化加剧。
本周二,沪综指剧烈波动,盘中最高站上2791.39点后随即调头回撤,前一日表现强势的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计算机等板块悉数下跌。昨日,盘面除军工、地产等少数几个热点,交投环比更趋冷清。
一边是题材热点轮动切换,市场无法就做多方向达成一致。老的热点往往来不及营造更加积极的财富效应便遭遇获利盘和套牢盘的集中兑现,持续性欠佳;另一边,市场又迟迟无法催化更多的新热点,对场外资金吸引力也面临下降。最终导致活跃资金左冲右突,短线操作需求更加突出。
反过来,短线思维发酵又带来负反馈,进一步加剧了行情波动和热点切换速率,一定程度上还钳制了场外增量的入市交易信心。从近期市场走势看,热点波动已经从最初的逐日切换,转变为盘中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以昨日为例,建筑材料、银行、农林牧渔、地产等板块盘中均掀起过明显行情,但截至收盘却仅有国防军工、房地产指数报收红盘。
除做多阵营内部分化外,场内资金近几日还在连续大幅外流。根据wind数据统计,本周二、周三随着股指中枢下移,每日从市场净流出的主力金额分别达到118.92亿元和138.49亿元,双双处于8月以来高位水平;并且随着资金流向重新切换为净流出,每日“撤离”的资金规模也在扩大。从两融余额变化看,离场观望亦是融资客们的普遍选择。
预期分化、热点分化、资金分化,最终令A股成交量连下台阶,大有考验前期“地量”架势。截至昨日收盘,沪深市场分别成交1012.21亿元和1451.48亿元,环比双双再度萎缩;创业板成交较上个交易日减少约69亿元至441.42亿元,创出12个月来单日第三低。
万联证券分析师常丹丹预计,近期市场成交量继续维持在地量,热点相对分散,涨停个股数也维持在30个以下,市场谨慎情绪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从消息面来看,上周五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反弹有利于减轻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但市场情绪的恢复需要时间,市场情绪难以大幅扭转。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市场技术面也面临沪综指2800点和创业板1500点反压,这与本周大盘2800点位“恐高”表现不无关系。均线方面,沪综指站上20日均线后一方面回踩压力凸显,同时向上还有60日均线阻力;同时,8月2日沪指下挫时留下明显的跳空缺口,能否顺利回补也会影响资金预期判断。
出清时间料相对较长
诚如机构人士所言,当前市场其实不乏利好消息的支撑提振,但总体上看,仍呈现多空消息交织局面,市场走向难以明朗。
在万和证券分析师费瑶瑶看来,上周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的累加,政策拐点到来,“逆周期因子”推出以及充分合理流动性等因素叠加投资者信心有望企稳。但目前而言情绪面依旧极度敏感,并没有被消息面的积极因素缓释。消费下行、基建效果有待检验,此外通胀问题更是加深了市场的担忧情绪,成为近期关注点。
国海证券分析师陈晓朋也认为,综合来看,银行、非银金融等权重行业以及前期跌幅较大的内需消费板块是近期市场的主要关注点,并且上述板块对主要指数以及市场的稳定而言是比较重要的,但上述板块在当前位置很难推动市场整体出现较为明显的趋势性行情,这也是市场成交低迷背后的重要逻辑。
陈晓朋坦言,当前市场的出清过程非常缓慢,整体市场环境依然艰难。低迷的成交、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都意味着市场在底部徘徊、出清的过程会相对较长。
不过,毕竟当前市场已经来到估值底部,成交触及“地量”后虽然持续低迷,但积极地看,也透露出几分惜筹意味。除非爆发超预期利空,否则风险偏好大幅恶化的可能性十分有限。
梳理券商研报不难发现,在看清短期风险的同时又认同市场环境改善向好,这也是当前主流券商的共识。一是估值的下杀已经让很多优质的公司获得更多长线投资者关注。二是监管层对于市场的关注和险资抄底稳定市场情绪。三是中报业绩消除了市场对于“杀盈利”的担忧。
谈到行情拐点何时到来这一问题时,国泰君安证券表示看好9月金秋行情的展开。从交易的逻辑出发,一方面是机构仍有较大加仓空间,二是相对市场风险弹性更佳,三是符合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方向,制造业中“TMT”预计将会是金秋行情的主线。
但从市场结构角度看,国泰君安证券同时强调,对于周期而言将始终存在着中期逻辑缺陷的问题,影响投资者持股坚定性。交易集中叠加近期消费数据走弱,消费板块回调压力极大。消费抱团形成的交易结构问题是否充分释放,中报能否进一步增强业绩强势延续信心均需继续跟踪观察。整体看,市场进入阶段性磨底阶段。
防风险挖机遇并重
那么,成交缩量、热点萎靡、技术压力加速显现,但向下依然具备中期支撑格局下,投资者应该如何理解机遇和风险关系?短线该如何布局呢?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金秋行情的展开仍有待两大风险的进一步缓释,这就决定了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将会是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调结构比加仓位更重要。
具体而言,制造业中的“TMT”(计算机/电子/通信/军工/机械)属于估值敏感型受益于风险偏好修复逻辑,交易结构良好,随着信用风险的缓解,股票质押影响由负转正将为其提供较强反弹基础,从政策层面来看,以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为代表的相关政策利好预计将会陆续释放,将为相关行情板块的展开提供催化。
就布局策略而言,有机构人士表示,就当前点位而言,许多优质公司和板块已经进入价值洼地,选股以代替择时或许是更合理的策略。
联讯证券也指出,真金白银的场外资金进场还有一定时间,阻力位前配置品种的选择上还是需要甄别:中线资金以金融股为底仓,适度配置涨价预期的周期股以及补跌后估值更为稳定的大消费股,短线资金则可以考虑关注政策扶持的超跌反弹板块切换操作,如基建、通信、自贸区,“一带一路”等题材。
对于微观层面的风险甄别,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强调,在国内经济景气度平淡,去杠杆、去产能以及大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背景下,A 股中报业绩较难找出大幅超市场预期的子行业,需要手握“放大镜”一一排雷中报风险。业绩才是上市公司质地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