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是判断焦煤市场变化趋势的关键因素。当经济进入上行周期,下游钢铁、焦化企业产品需求旺盛,企业产能开始扩张,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焦煤价格上涨;反之,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房地产、汽车等终端需求减弱,钢铁、焦化企业库存增加,企业开始缩减生产规模,控制生产成本,上游原材料供大于求的局面会导致价格下跌。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刺激措施反而拉动钢焦产量持续高位增长,也使得对煤焦的需求愈加旺盛。受到焦煤资源少、新增产能较少和焦煤主产地铁路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焦煤市场整体呈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逐步上涨。
2011年下半年,中央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房地产、汽车行业逐步降温,终端需求也得到抑制,同时也抑制了炼钢、炼焦行业对焦煤的需求,焦煤市场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逐步下降。
2.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2007年以来,涉及煤炭成本的全国性政策主要有三类共10项,这些政策的集中出台,使企业成本大幅度增加,焦煤吨煤增加成本150元-200元。焦煤资源性、政策性成本上升,必然对焦煤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一方面需要煤炭企业内部消化,另一方面必然会传递给下游企业,从而影响焦煤价格。
2005年-2007年山西省作为煤炭资源整合的试点省,对地方煤矿进行了大规模资源整合,关闭淘汰整合9万吨以下的地方煤矿,2008年更进一步关停所有30万吨以下小煤矿。2009年,山西省屯兰矿难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大量被关闭导致中国炼焦煤出现大量短缺。短期来看,关停并改会减少炼焦煤的产量,加剧供小于求的紧张局面,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有利于产业向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稳步提高焦煤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阅读: